正文

让“软教研”成为学校的“硬实力”

作为学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元素,教研水平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发展高度。教研工作就是学校的一股清泉,只有保证这股清泉能顺畅地流动起来,学校教育才能“清如许”。
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教育诉求多元化局面的日益显现,教研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。作为学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元素,教研水平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发展高度。教研工作就是学校的一股清泉,只有保证这股清泉能顺畅地流动起来,学校教育才能“清如许”。作为学校管理者,要努力让看不见的“软教研”成为助力学校发展的“硬实力”。
教研不能只在“口头重视”。在很多学校,管理者会在大会小会上反复强调“要把教研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”,“要充分发挥教研的指导作用”,“要让教研引领教育教学发展”,等等。但这些说辞又往往只停留在说一说的层面,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求真务实的做法,更缺乏脚踏实地的谋划。要真正把教研工作抓实并且抓出成效,首要在于学校管理者要“有说有做”、“说了必做”、“做了必评”,在思想上重视,在行动上落实,在制度上保障,自觉参与,彻底摈弃单纯的“口头重视”。
教研不能只有“一枝独秀”。参与教研是学校所有一线教师的职责所在,而不是个别“名师”的特权。因此,在设计相关教研活动时,重点应该放在激发全体教师的教研兴趣和热情上,而不能让教研活动只是某几个人的舞台。“名师包办”不仅不能有效地发挥教研的作用,还会挫伤在业务能力上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教师的积极性。教研要注重全员参与,同时要根据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实施分层教研,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,激发他们的潜力,促使每个教师在参与教研的过程中不断成长,逐步由“感觉型”向“经验型”、“研究型”过渡。只有这样,才能让教师感受到教研的魅力,才能形成教研工作“百花齐放”的繁荣景象,而不是停留在个别人“一枝独秀”的状况。

友情链接

最新通知:

关注本校公众号